一、紧扣“等保”标准,融通岗课赛证,校警合作重构教学内容

在传统教学中,学生需先学完所有安全防护技术再实施整体的安全保护工作,学习战线长、难度高,在过程中学生很容易丧失学习兴趣。根据校警合作班人才培养目标,课程依据从事“等保”工作的要求,按照公安部发布的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.0新标准(简称“等保”标准)中的网络安全保护层级,将内容重构为五个层级递进的教学模块。学生每学完一个模块,即可立即实施相应层级的安全保护工作,实现学做一体、战练同步。

“公民信息数据安全保障”为最后一个模块,共16学时(图1),以网安研究中心和司法鉴定所真实数据安全案件为教学案例,面向数据安全工程师岗位要求,对接世赛网络安全项目及国赛信息安全管理与评估赛项标准、网络安全运维与网络安全评估中级X证书标准,划分为溯源数据泄漏、修复数据破损、保障数据可信三个项目,对应8个典型工作任务,从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、预防问题三个层面,层层深入的学习数据安全防护知识和技能。

二、依托“可视”系统,凝练精准学情,专兼协同预判教学难点

本模块授课对象为高职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二年级学生,是校警联合培养的班级,依托学习通平台、竞技考核平台、阿里云数据可视化平台等重组的可视化系统, 对学生整体与个体差异进程分析凝练。

1. 知识和技能基础

通过前导模块的学习,100%学生掌握了信息安全核心要素、基础的网络通信协议结构等知识,具备了网络安全工具的使用能力,但76.9%的同学工具使用能力熟练度和规范性需进一步提升。

2. 认知和实践能力

88.5%的学生逻辑思维和迁移能力有待加强,但部分学生参与过相关应急演练活动,具有一定数据安全的实践能力。

3. 学习特点

38.6%的学生喜欢讨论热点安全问题,42.3%的学生喜欢竞技,喜欢通过攻击去发现问题、挖掘漏洞,但主动防护的意识有待加强。

三、开发“孪生”平台,模拟案件情境,大师引领创新教学策略

1. 思政系统设计,强化育人为先

课程思政贯穿“实践线”和“认知线”两条主线,引导学生逐步成长为有数据安全技术、有社会信息道德、有网安职业素养的“三有”网安卫士,强化育人为先。

2. 借鉴“5E”模式,实施五环十步

团队在“万人计划”教学名师、世赛专家、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负责人的引领下,基于国际知名的“5E”教学模式,实施五环十步,动态匹配适合当前课时的教学步骤。

3. 开发孪生平台,优化资源供给

校企联合利用云计算虚拟化技术,研发了网络攻防虚拟靶场平台,实现对企业网络的孪生克隆复制,丰富的课程数字教学资源,优化资源供给。

四、引入“警企”评价,体现行业认同,三方共研构建评价体系

网安警官作为网络安全“等保”要求的监督人,项目导师作为企业“等保”要求的执行人,从“警企”两个不同侧面,评价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规范。将学生、任课教师、网安警官、项目导师构成四个评价主体,利用学习通平台、竞技考核平台全程采集学生学习数据,涵盖学习进度、课堂表现、攻防对抗演习等评价要素;考核评价标准数据安全工程师岗位能力要求,对接世赛网络安全项目、国赛信息安全管理与评估赛项、网络安全运维X证书、网络安全评估中级X证书、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等标准;构建“多主体、多维度、国际化”考核评价体系,进行教与学全过程行为数据采集与分析,根据学生“职业性+意识性”素质提升情况探索个性化成长增值,优化结果评价,健全综合评价。